索???引???號: | 014000319/2020-00267 | 分??????????類: | 政府辦公室(廳)文件?農業、畜牧業、漁業?意見 |
發?布?機?構: |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日?期: | 2020-05-19 |
標??????????題: |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主???題???詞: | |
文??????????號: | 蘇政辦發〔2020〕37號 | ||
內?容?概?述: |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
時??????????效: |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
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蘇政辦發〔2020〕37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漁業是我省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改善民生福祉、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加快水域生態文明建設、提升江蘇“魚米之鄉”的鮮明特質,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推動我省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為引領,以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加快構建漁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努力推動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漁業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發展機制更為健全,保供增收更加有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達到先進水平。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900萬畝左右,水產品產量保持在480萬噸以上,漁業經濟總產值達4200億元,漁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二、優化完善漁業空間布局
(三)落實養殖規劃制度。制定實施水域灘涂養殖規劃,統籌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科學劃定養殖區、限養區和禁養區,穩定水產養殖面積,保障漁業生產空間。按照“多規合一”要求,將養殖水域灘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與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退圩還湖等規劃有機銜接。完善重要養殖水域灘涂保護制度,嚴格限制非法占用和擅自改變用途。
(四)優化漁業生產布局。構建江蘇“兩帶三區”漁業發展新格局。沿江地區建設特色漁業示范帶,重點發展魚蝦蟹等江鮮特色優勢品種養殖;沿海地區建設規模漁業產業帶,重點發展海水蝦蟹和經濟貝藻類、集中連片規模化異育銀鯽特色水產養殖;太湖流域地區建設漁業綠色發展先導區,重點發展河蟹、青蝦等品種綠色高效養殖;里下河地區建設生態漁業拓展區,重點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淡水品種生態養殖及水產品加工業;在大中城市周邊建設“都市圈”休閑漁業集聚區,重點發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休閑漁業新業態。
(五)加快海洋漁業發展。加快形成海水養殖立體發展體系,提升潮上帶池塘養殖能力,穩定潮間帶貝藻類養殖面積,拓展潮下帶漁業發展空間。支持開展深遠海智能化養殖試驗,探索開展深水抗風浪網箱、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推動遠洋漁業發展,鼓勵國際漁業資源探捕、遠洋捕撈產品回運和深加工。
三、加快轉變漁業生產方式
(六)夯實漁業發展基礎。統籌城鎮建設與漁業經濟發展,完善漁港建設規劃布局,建設漁港經濟區,促進漁港振興。加強漁區、漁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道路、水電、通訊、安全等配套設施,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推進捕撈漁船更新改造,實行“小”改“大”、“木”改“鋼”;實施池塘生態化改造工程,支持養殖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等技術裝備升級改造。推動“智慧漁業”建設,促進5G、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漁業生產融合發展,提升漁業智能化裝備水平。
(七)推進生態健康養殖。貫徹實施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示范縣。制定出臺池塘養殖尾水排放強制性標準,全面推進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強化水產養殖用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管理,嚴厲打擊違法使用投入品行為。開展湖泊、近岸海域養殖容量研究,合理控制網圍養殖規模,嚴禁新增河湖圈圩養殖,實施大水面“人放天養”生態養殖行動。大力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科學利用養殖空間,提高養殖綜合效益。
(八)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嚴格落實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總量“雙控”制度、內陸捕撈漁船總量控制制度,健全漁船管理體系,探索開展限額捕撈。加強漁業資源監測,降低捕撈強度,全面落實水生生物保護區禁漁、海洋伏季休漁、主要湖泊禁漁等制度,強化長江漁政管理。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行洪通道等法定區域設置漁罾、漁籪設施,取締禁用漁具,打擊非法捕撈活動。探索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方式,因地制宜推動海洋牧場建設,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涵養漁業資源。
四、不斷夯實產業發展能力
(九)提高組織化程度。培育和壯大家庭漁場、專業合作社、漁業產業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優化資源配置,保護水域灘涂合法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投資漁業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漁業經營體系。健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建立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生產、流通、營銷、服務等環節有效銜接,讓漁民分享增值收益。
(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水產品加工流通發展,支持技術升級改造,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提高水產品儲運能力。大力推進休閑漁業發展,充分利用“江河湖海”資源稟賦,發展休閑垂釣、體驗采捕等特色項目,推進漁業與文化節慶、旅游觀光等業態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漁業“互聯網+”建設,打造水產品電商銷售平臺,加強商超對接合作,推動線上服務、線下體驗與現代物流深度融合,鼓勵發展水產“新零售”模式。
(十一)強化科技服務支撐。推進漁業科技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集成,突破養殖尾水處理、智能漁場建設、水產良種選育等關鍵技術,在健康養殖、良種繁育、病害防控、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成果。完善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進產、學、研、推深度融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漁業科技推廣服務,健全技術服務“直通車”、科技下鄉入戶、漁民培訓等制度,引導科研機構、教學單位、企業協會積極參與推廣服務。
五、著力提升組織保障水平
(十二)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充分認識到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列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考核內容。加強組織協調,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要求,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要加強督查考核,壓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十三)加強政策扶持。落實設施漁業用地、海水養殖用海、漁業生產用水用電等政策。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統籌整合相關財政資金,保證漁業在支農資金總量中所占份額。突出支持重點,進一步加大對池塘生態化改造、養殖尾水處理、稻田綜合種養和海洋漁業發展等財政專項支持力度。探索金融服務漁業有效方式,加強信貸和保險支持,為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
(十四)提升管理水平。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行漁業管理制度,切實保護漁民合法權益。加強水產科研和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提升隊伍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穩定各級漁政執法機構,在管理手段、裝備能力、執法經費上給予保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不斷開創漁業漁政工作新局面。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5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聯閱讀: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