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辦發〔2020〕53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接農村。近年來,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基本構建起省、市、縣、鄉(鎮)較為完整的組織體系和遍布城鄉的經營服務網絡,培育了一批產供銷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農產品流通主體,在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搞活農產品流通、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擴大城鄉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照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新要求,供銷合作社在促進農產品流通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流通組織體系尚不健全,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流通方式和業態還不夠完善。為進一步發揮供銷合作社連接城鄉的獨特優勢,促進農產品收加儲運銷一體化發展,實現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加快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以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為主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抓手,搶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機遇,著力補齊農產品流通短板,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提升服務鏈、價值鏈,構建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相適應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促進農產品消費環境全面改善、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增收致富,為確保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重要貢獻。
(二)主要目標。到“十四五”末,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農產品流通組織體系更加健全,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流通方式更加高效,基本構建起農村市場與城市市場有效銜接、倉儲保鮮與冷鏈物流綜合配套、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努力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農產品流通的生力軍和“國家隊”。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實現農產品市場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實現農產品銷售額突破2800億元,其中農產品線上交易額達到4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三)培育壯大產銷市場,完善供應鏈。鼓勵供銷合作社特別是社有企業、基層供銷合作社采取出資創辦、入股參辦等方式,培育發展一批經營服務能力強、輻射帶動范圍廣、與農民利益聯結緊、產銷一體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一批升級版的田頭市場和農貿市場。發揮供銷合作社傳統優勢,加強產銷對接,并做好市場監測分析,在重要農產品和重要農資保供穩價中充分發揮作用。鼓勵支持供銷合作社積極參與棉花、農藥、化肥和種子等重要商品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和商業儲備。發揮供銷合作社聯合合作優勢,通過參股控股或投資合作,做大做強一批大型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有條件的地區,支持供銷合作社參與政府或其他部門主導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建設、改造、運營和管護。供銷合作社的超市、市場要降低門檻、簡化手續、減免費用,辟出專區專柜,專門銷售特色優質農產品,持續擴大本省農產品銷售規模。在特色農產品主產區建立更多的生產基地,擴大訂單農業規模。在大中城市建設社區菜場、平價店、配送點,完善供應鏈網絡。
(四)健全冷鏈物流設施,延伸產業鏈。搶抓國家加快現代農業設施建設重大機遇,鼓勵支持供銷合作社在特色農產品、果蔬畜禽等鮮活農產品主產區,加快配備農產品的預冷、分揀、包裝、保鮮、初加工、冷藏冷凍及冷鏈運輸等設施設備。支持供銷合作社參與縣城公共配送中心、冷鏈物流設施和農貿市場的新建、改建和擴建。鼓勵供銷合作社對現有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因地制宜建設產地加工、周轉冷庫,推廣應用田頭移動冷鏈裝置,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打造“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支持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轉型發展,在大中城市拓展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業務,做好產銷兩地冷鏈有效銜接、綜合配套,實現更多農產品“一季產、四季銷”。鼓勵供銷合作社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集配中心、電子結算、檢驗檢測等設施建設。鼓勵農產品物流技術創新,推廣可循環使用的標準化包裝,提高農產品包裝技術水平。
(五)創新銷售渠道形式,提升價值鏈。在確保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堅持線下線上融合發展,深化農批、農超、農社、農企、農校、農餐等各類產銷對接,拓展農產品銷售形式和渠道,確保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快賣得好,讓農民獲得更多收益。積極發展與大型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學校、機關、企業的直供直銷、團購拼購業務,建立長期穩定的銷售渠道。發揮行業協會、消費聯盟優勢,探索發展城市消費合作社,多形式、多途徑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抓住數字鄉村發展機遇,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農產品電商,有序推進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網點信息化改造,打造“網上供銷社”。加強與知名電商平臺對接,開設農產品網店、旗艦店、特色館。充分運用農產品出村進城大數據庫,助推農產品高效流通。圍繞疫情催生的新型流通消費方式,發展無接觸消費、網紅帶貨、直播營銷等新業態新模式。探索“中央智能廚房”“超市+云廚房”等新型農產品加工、銷售、配送方式,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無縫對接。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逐步擴大網上交易的品種和配送范圍,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深入實施消費扶貧,加快建設江蘇省農副產品展示展銷中心,辦好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品牌推介發布、營銷促銷活動,宣傳推介經濟薄弱地區和對口幫扶支援地區特色農產品。落實蘇陜、蘇青供銷合作社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與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地區產銷對接、項目合作,鼓勵供銷合作社的商貿流通企業在所屬門店設立消費扶貧專區(柜),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設立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展區并減免相關費用,鼓勵電商平臺設立扶貧館、扶貧頻道。
(六)統籌生產生活生態,拉長服務鏈。供銷合作社系統要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引導社有企業、基層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聯合社,大力培育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規模化、專業化、菜單式服務,在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上發揮更大作用。2025年,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2000萬畝次以上。推動經營服務網點向鎮村延伸,搭建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財政扶持”的原則,加快推進農藥、化肥和種子等重要農資集中采購統一配供和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產品質量,助力農業綠色發展。2025年,全省農藥集中采購統一配供和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基本實現縣(市、涉農區)全覆蓋。鞏固完善城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積極探索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有效對接、“兩網融合”。
三、保障措施
(七)強化組織領導。促進農產品流通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也是當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將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納入“三農”發展重點任務,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協調配合,加強督促檢查。各級供銷合作社要聚焦為農服務,堅持開放辦社、合作辦企,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主動擔當作為,細化推進舉措,狠抓工作落實。
(八)加大資金扶持。各地要加大對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投入力度,各級財政安排的供銷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積極向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傾斜,重點支持農產品田頭市場及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加強金融扶持,落實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普惠性涉農貸款政策,健全農產品流通信貸擔保制度;按照“擴面、增品、提標”的要求,完善農產品保險政策,提高金融保險支農服務質量和水平。
(九)加強用地保障。認真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市縣每年安排不低于5%新增建設用地用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標,要積極向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市場、產地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等設施建設傾斜。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供銷合作社提高自有工業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并用于田頭市場及倉儲、分揀轉運、冷鏈功能設施建設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支持供銷合作社加快土地確權登記工作,供銷合作社使用的原劃撥國有建設用地,經批準可采取出讓、租賃等有償使用方式處置,優先用于改善農村流通基礎設施。
(十)落實優惠政策。各地要從實際出發,落實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農產品流通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地見效。對供銷合作社及其出資創辦、入股參辦的農民合作社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建設的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切實降低鮮活農產品運輸成本。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7月8日
公報PDF版瀏覽、下載: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發揮供銷合作社獨特優勢加快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20〕53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