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koicu"><source id="koicu"></source></li><rt id="koicu"><delect id="koicu"></delect></rt>
<button id="koicu"><input id="koicu"></input></button>
  • <strike id="koicu"><acronym id="koicu"></acronym></strike>
  • 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
    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5-06-27 19:58??來源: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韓小平(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二級調研員):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發布會。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直以來,我們借助新聞發布這一重要窗口,向社會通報江蘇年度生態環境狀況。經省政府批準,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感興趣的問題。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錢江先生、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吳軍先生、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張玉國先生、大氣環境處處長王軍敏先生、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劉海東先生、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馬建輝先生。我是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韓小平。

    首先,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錢江先生介紹情況。

    錢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記者朋友們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今天我們正式發布《2024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部署要求,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完成國家生態環境質量年度考核目標。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實現同比“雙改善”;地表水國考斷面連續3年達到優級水質,無水質劣于Ⅴ類斷面;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Ⅱ類;太湖連續17年實現安全度夏,達到國家良好湖泊水平;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為84.4%;土壤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聲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在全省GDP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的同時,江蘇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連續5年在國家治污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得優秀等級,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連續6年保持在90%以上。

    一、環境空氣質量方面。2024年,全省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為3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PM2.5濃度連續4年以省為單位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優良天數比率達2013年新標準執行以來最優,PM10、SO2、NO2、O3濃度同比下降,CO濃度同比持平。

    二、地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納入“十四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的210個國考斷面中,年均水質達到或好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為93.8%,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

    2024年全省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穩定在優級水平。長江干流江蘇段各斷面水質均符合Ⅱ類,主要入江支流各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好于Ⅲ類。淮河干流江蘇段各監測斷面年均水質均達到或好于Ⅲ類。太湖湖體總體水質為Ⅲ類。京杭大運河江蘇段水質總體為優,沿線各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好于Ⅲ類。

    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達到或好于Ⅲ類標準)比例為100%。南水北調調水期間(1—5月,11—12月),東線江蘇段輸水干線9個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

    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到或好于《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二類標準的面積比例為84.4%,三類為9.1%,四類為3.7%,劣四類為2.8%;優良(一類、二類)海水面積比例超過國家考核目標19.8個百分點。入海河流水質總體為優,國考入海河流斷面年均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97.0%,同比保持穩定。

    三、土壤和農村環境質量方面。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開展監測的“十四五”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所有監測點位中污染物含量均未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制值。農村環境方面,開展空氣質量監測的136個村莊,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4.5%;184個縣域河流湖庫監測斷面(點位)中,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90.2%。

    四、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方面。全省生態質量達到二類標準。長江、太湖和淮河三大流域淡水水生生物環境質量有所提升,監測到的底棲動物、著生藻類、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分別有278種、321種、175種、84種。近岸海域和潮間帶分別監測到海洋水生生物306種、91種,海洋水生生物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五、聲環境質量方面。全省聲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設區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4.7分貝、同比下降0.8分貝,處于區域環境噪聲二級(較好)水平。設區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夜間平均達標率分別為96.0%和88.1%。設區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5.5分貝、同比下降0.2分貝,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為一級,聲環境質量為好。

    六、輻射環境和固體廢棄物處置方面。全省輻射環境68個國控點和222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環境γ輻射劑量率處于當地天然本底漲落范圍內,空氣、土壤、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以及太湖、淮河、長江等重點流域水體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體中總α、總β活度濃度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的指導值,電磁輻射環境監測點監測結果低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規定的公眾暴露控制限值。全省共建成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113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336.8萬噸/年、同比增長9.9%;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共8家,拆解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566.3萬臺。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詳情請大家參閱《2024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謝謝大家!

    韓小平(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二級調研員):謝謝錢江先生。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記者朋友可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媒體機構。下面開始提問。

    人民網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收官之年,請問江蘇在重點流域保護治理方面有哪些進展?下一步工作的著力點有哪些?

    張玉國(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好的,感謝你的提問。江蘇水域面積占土地面積的16.9%,占比位居全國各省之首,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任務重、責任大。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重點,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工作中,按照全省“江河湖海”生態環境“一保護三治理”總體思路,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印發實施《江蘇省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江蘇省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扎實開展沿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礦庫污染治理“4+1”工程,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7年穩定在Ⅱ類,主要通江支流水質連續3年穩定在Ⅲ類及以上。聯合省發展改革委、水利廳、農業農村廳,出臺《關于加強我省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的指導意見》,堅持“一地一策”“一標一策”,穩步推進沿江八市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

    二是扎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推動太湖治理重點向占江蘇入湖水量80%以上的湖西片區聚焦,對上游40條重點河道全面開展溯源排查整治,“一河一策”促進水質提升。更大力度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城鎮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992.3萬噸/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93.7%,完成流域2萬余家涉磷企業整治。依托“人工智能”+“水陸空天”一體化監控體系,構建全國密度最高的(水質)自動監測網絡。

    三是持續加強南水北調水質安全保障。作為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源頭地區,江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先后印發《江蘇省南水北調東線駱馬湖、洪澤湖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指導意見》《江蘇省江北運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方案》,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快推進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確保“一江清水”北送。截至今年5月底,已連續11年圓滿完成向省外調水任務,總調水量達90億方,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

    四是大力實施近岸海域綜合治理。以美麗海灣建設為統領,制定實施《江蘇省近岸海域污染物削減和水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十四五”以來累計削減總氮、總磷分別為9204噸和1194噸。堅持“一口一策”,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將全省22條重點入海河流全部納入總氮治理與管控范圍,“一河一策”系統推進總氮治理工作。印發《江蘇省美麗海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因地制宜、“一灣一策”,對全省17個海灣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2024年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達到84.4%。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繼續按照全省“江河湖海”生態環境“一保護三治理”總體思路,持續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進,圓滿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十五五”全面推進美麗江蘇、水韻江蘇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我們知道,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江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做了大量工作。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吳軍(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我省積極探索具有江蘇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路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制度。2022年,發布第一批《江蘇省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江蘇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指示物種清單》,有效指導物種分級管理與精準監管。以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水平為目標,去年8月印發《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綱要(2024—2035年)》,部署10大任務30項具體行動,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地位。今年年初,印發實施《江蘇省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2025版)》,明確七大類禁止、限制和控制行為,嚴防以修復之名行破壞之實。在全省上下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下,今年5月22日,《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入法治化軌道。

    二是嚴守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2018年我省劃定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補充劃定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將全省22.49%的陸域面積嚴格保護起來,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相結合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同時,對生態空間加強日常監督,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試點,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水生生物棲息地人類活動問題排查整治和沿長江、大運河等重要生態空間生態破壞問題排查專項行動,嚴守全省重要生態空間,提升各類生態空間保護區域對生物多樣性維持、特殊物種保護的重要保障功能。

    三是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實施“山水工程”、“生態島”試驗區、生態安全緩沖區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推進“江蘇南水北調東線湖網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國家“山水工程”,總投資約60億元,目前已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面積超84萬畝。實施兩批省級“山水工程”,總投資約95億元,其中安排省級財政資金15億元。同時,先后建成133個生態安全緩沖區,推進建設23個“生態島”試驗區,初步構建全省“四帶三區多點”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為生物棲息、繁衍、遷徙等營造良好環境,取得積極生態效益。

    四是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為系統掌握全省生物多樣性狀況,我省積極應用環境DNA條形碼技術和AI智能動態識別技術,在全國率先開展以縣域為單元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目前全省95個縣(市、區)已全部完成調查。制定《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觀測能力建設方案(一期)》,按照“一橫兩縱+”格局(“一橫”為沿長江區域,“兩縱”為沿大運河、沿海區域,“+”是指低山丘陵區域),持續推動20個省級觀測站建設。深入開展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建成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7座。“江蘇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和“建興高速生物多樣性(鳥類)觀測站”,被生態環境部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先進實踐成果在全國宣傳推廣。

    五是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持續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及時發布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通過新媒體平臺推廣、公眾科普、校園教育等方式,加強保護成果宣傳,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轉化為公眾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內容,努力推動全社會形成保護共識和行動自覺。

    謝謝!

    新華日報記者:近些年,除了傳統的工業源大氣污染治理外,移動源污染治理也越來越受關注。請問江蘇在移動源污染治理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有何打算?

    王軍敏(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移動源污染治理工作,開展一系列探索和實踐,主要抓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對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淘汰和限行力度。落實《長三角區域國三柴油貨車限行指導方案》要求,推動各地實施國三柴油貨車限行,分階段、分步驟擴大限行范圍。制定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獎補資金管理辦法,2022年以來全省已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23萬輛。在這里特別要說的是,《長三角區域國三柴油貨車限行指導方案》要求,2025年底前長三角三省一市范圍內全面限行國三柴油貨車。我省淘汰工作做得比較早,以資金獎補形式鼓勵提前淘汰,2024年底已基本完成國三柴油貨車淘汰,為全面落實長三角國三柴油貨車限行要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積極推廣移動源領域新能源替代。2022—2024年,全省推動更新新能源貨車8000余輛、新能源公交車輛1萬余輛;現有LNG動力運輸船舶105艘,約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推進重型卡車、渣土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等電動化替代,在南京、無錫、徐州、南通等地加快建設一批全電攪拌站和全電工地。

    三是全面強化機動車尾氣排放監管。出臺《江蘇省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機動車排放檢驗和維護(I/M)制度,加強移動源全鏈條監督檢查,推動新生產車輛、在用車輛全面達標排放。

    四是深入開展機動車檢驗第三方機構整治。組織各地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合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打擊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具體舉措,繼續開展移動源污染治理。一是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今年底前,完成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的燃氣貨車,推動淘汰國四排放標準中重型柴油貨車和國二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二是積極提高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化水平。持續推進渣土車電動化和公共領域用車新能源化,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輕型環衛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全面推廣全電工地、全電攪拌站建設。三是扎實推進移動源監管能力提升和門禁系統建設。在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石化、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中加快門禁系統建設,強化柴油貨車在線監控、門禁監管,對列入重點管理名錄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實施環保編碼省市縣三級聯網。四是依法打擊移動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監管,筑牢機動車污染治理“最后一道防線”。全面保障油品質量,強化柴油進口、生產、倉儲、銷售、運輸、使用等全環節監管,堅決打擊將非標油品作為發動機燃料銷售等行為,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謝謝大家!

    省廣電總臺記者:《公報》在凈土保護方面更加突出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請介紹一下江蘇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工作的進展情況,下一步還有哪些考慮?

    馬建輝(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防新增、去存量、控風險”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全省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總體安全。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持續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和地下水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全省共完成1543家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和7個國家級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二是加強遺留地塊污染管控。持續開展重點行業企業關停地塊和注銷撤銷排污許可企業用地排查,動態更新優先監管清單,對清單內地塊開展污染管控,2024年全省優先監管地塊污染管控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三是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從嚴管控農藥、化工等行業土壤污染嚴重地塊規劃用途,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管理,名錄內的地塊不得作為“一住兩公”用地(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切實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四是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組織各地以地下水國控點位中的V類水點位及周邊為重點,開展“一井一策”排查整治。完成一批化工園區、危險廢物處置場、生活垃圾填埋場等污染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好國家《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從四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持續推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排查整治,督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和地下水重點排污單位,嚴格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嚴防新增土壤污染。二是扎實推動遺留地塊污染管控,開展沿江1公里化工騰退地塊土壤污染專項治理行動,大力推動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整治,逐步削減存量污染。三是切實加強“一住兩公”地塊環境監管,落實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制度,推動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數據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四是積極推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復國家試點工作,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和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收官,總結凝練經驗做法并推廣運用。

    謝謝!

    交匯點記者:危險廢物是生態環境部門監管的重點。請介紹一下目前我省在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建設方面有何進展?

    劉海東(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省高度重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建設,主要工作有四個方面:

    一是深化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體系建設。對小量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試行差別化分級分類管理和集中收集服務,推動解決小微企業危險廢物出路難、成本高等問題,2024年底全省共95家集中收集單位服務小量產廢企業5.9萬余家。

    二是提升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建成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113座,其中焚燒、水泥窯協同、等離子、超臨界氧化等處置設施84座、填埋處置設施29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336.8萬噸/年、同比增長9.9%。推動降低危險廢物填埋量,2024年全省危險廢物填埋率約16.6%,較2023年底下降近1.5個百分點。

    三是進一步完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體系。今年3月1日施行的《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修訂)》,專章對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作出明確規定。建設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掃描監管二維碼,基本實現對危險廢物動態信息化全過程追溯。

    四是依法嚴肅查處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省有關部門嚴格落實國家“兩打”(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專項行動)工作總體要求,2022年起每年開展一輪專項行動,對非法利益鏈條開展聯合打擊,嚴厲查處、懲治違法犯罪行為。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精神,細化各項工作舉措:一方面,持續調優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結構,推動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促進危險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危險廢物信息化環境管理,對照國家要求,切實抓好危險廢物“五即”(危險廢物單位當日產生的危險廢物即產生、即包裝、即稱重、即打碼、即入庫)規范化建設,扎實開展好“一碼貫通”環境監管建設工作。

    謝謝!

    韓小平(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二級調研員):謝謝劉海東先生。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感謝幾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媒體記者的參與。大家再見!

    往期回顧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爽到高潮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