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讀這個專業,未來能留在長三角就業嗎?”“我想研究生去‘985’,學校有這個保研機會嗎?”在今年高招志愿填報的火熱咨詢中,高校招生專家發現,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不再單純追求“分數最大化”,而是更注重未來的職業規劃和長期發展。在有限的志愿欄中,名校光環、城市區位、學科專業與特色項目如何權衡?這多維度的決策難題,也讓不少家庭反復掂量。
高校布局變遷:專業選擇借勢城市發展
江蘇是全國高教資源最密集的省份之一。近年來高校布局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再局限于南京等傳統高教強市,而是向省內更多設區市及縣域地區擴展。高招專家指出,除了關注南京的高校外,可以結合城市稟賦、產業特色及高校分布,選擇更適合自身發展的院校和專業。
“今年,我們在南大蘇州校區技術科學試驗班新增了自動化(機器人方向)專業。”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陳琳透露,目前蘇州校區正全力構筑“新工科主陣地”,將專業建設嵌入蘇州雄厚的制造業引擎之中。3年來,技術科學試驗班在江蘇的錄取線都要比南大物化組的投檔線高4—5分。今年,技術科學試驗班在江蘇普通批次招生計劃為174人,比去年增加15人。
1.8萬家外資企業、超三分之一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扎根蘇州,華為、百度等巨頭紛紛落子蘇州。蘇州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靳葛表示,這方產業沃土,為蘇大學子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實踐平臺和多元優質的就業選擇。據統計,有近70%畢業生留江蘇工作,其中一半深耕蘇州本地。為回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地方先導產業需求,蘇大近年新增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以多學科交叉培育新工科人才。
“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南通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顧亞梅介紹,學校深入實施“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通過“學科鏈對接產業鏈”,實現高教與城市的雙向賦能。與通富微電子、中天科技、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深度合作,開設人工智能(科大訊飛班)、捷捷創新班、楊連第登高人才定制班等特色班,打造優質雙選平臺。
江蘇的縣域,尤其是蘇南地區的經濟強縣,吸引了多所名校落戶。在江陰,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江南大學江陰校區等紛紛入駐。江南大學開設的產教融合卓越創新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申威卓越創新班),智能制造工程(君遠新工科特色創新班)等,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企業、院所深度合作,營造優質創新培養環境,培育戰略行業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通過匹配地區產業特色與高校學科優勢,考生可使教育資源與未來就業的協同效應實現最大化。南京財經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全真真提醒:“考生和家長要關注地域和你選擇的這所學校類型是否匹配。以財經類專業為例,選擇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一定是一個優選。”
高校也有“上新”:職業本科成新賽道
除了專業密集上新,高校也在“上新”。目前,我國職業本科大學累計已達87所。今年高招錄取,職業本科作為一個逐步壯大的群體備受關注。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及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考生和家長的擇校心態悄然變化。放眼全國,一些制造業大省的職業本科院校近年來招生就業成績都頗為不俗,側面體現出區域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密切聯系。
以全國首家公辦職業本科高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去年在江蘇錄取的物理組最低分是515分,超出本科投檔線53分。去年新升格為職業本科的浙江省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重慶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大學當年招生態勢也相當不錯,分數大幅高于生源省份當地投檔線。
從就業情況來看,職教本科畢業生積極投身“中國制造”,服務新質生產力及區域高質量發展。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張俊表示,學校每年組織2000余家用人單位參與校招,來校招聘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集中在研發工程師、現場工程師、助理工程師、質檢工程師等。
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劃,職業本科有幾個硬指標,比如: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等)的課時應占總課時至少一半;所有本科專業的實驗實訓項目(任務)都必須按照教學計劃全部開設并完成;每個職業本科專業需要與行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并開發至少2個正在實質性運作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張俊介紹,學校專業教學理實一體化課程率達100%,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均超過50%,使學生到企業能夠迅速上手,受到行業企業的歡迎。
職業本科走熱的趨勢背后,是產業升級對“學歷+技能”復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按照規劃,2025年職業本科招生規模將達55萬人,汽車、芯片、新能源等行業超58%的崗位要求本科學歷,且明確標注技能要求。正如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匡瑛所言:職業本科正在“填補普通本科偏理論、專科高職偏操作之間的能力鴻溝”。
除了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外,江蘇今年“上新”了3所職業本科大學。2025年5月,教育部批準江蘇新增蘇州職業技術大學、揚州職業技術大學、無錫職業技術大學3所公辦職業本科高校,進一步擴大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揚州職業技術大學今年首次招收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等5個本科專業,并與比亞迪、晶澳太陽能等企業共建“訂單班”,為考生提供更多選擇。
動態權衡:填報方案沒有標準答案
除了就業,升學也是考生和家長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本碩博”貫通培養方式已經成為各高校招生中的一大亮點,河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高校均推出相應項目。
“我們鼓勵立志成為卓越臨床醫師和醫學科學家的考生報考。”南京醫科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發言人葉馨介紹,今年,學校將在江蘇省內繼續推進臨床醫學(天元卓越班)、預防醫學(天元創新班)招生,均為本碩博一貫制,推進新醫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此基礎上,學校將繼續增加招生計劃,給考生更多進入南醫大學習的機會。
蘇州大學漢語言文學(拔尖創新班)、化學(拔尖創新班)、藥學(拔尖創新班)3個專業,采用八年一貫制本博貫通培養模式,集中優勢資源,單獨編班,制訂獨立的培養方案。
專家建議,有明確學術志向的考生,可以考慮報考本碩博一貫制項目,直接鎖定頂尖科研資源。但考生也要做好心理抗壓能力建設,并提前做好科研規劃,尤其要注意的是,本碩博一貫制項目讀書周期較長,考生需要考慮家庭和個人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報考。
“志愿選擇沒有標準答案。”專家認為,家長在為孩子規劃志愿填報方案時,要從孩子的興趣和特點出發,動態考慮“專業、學校、地域”的權重。如果考生在特定領域興趣清晰,就優先選擇這個專業實力強、行業認可度高的學校。如果考生沒有特別明確的方向,建議優先考慮學校的整體平臺層次和綜合實力。
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王維建議,廣大考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的時候,可以按照“擇己所愛,擇己所長,擇世所需,擇己所利”的原則進行排序。“沒有熱愛一切都難,興趣和愛好才是人生最大的導師,也是未來可以走得遠、走得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