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8月26日,江蘇舉行“堅決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主題為“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蘇州市、宿遷市有關負責同志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胡連生主持。
胡連生: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堅決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圍繞“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進行發布。邀請省發改委主任沈劍榮先生為大家介紹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省商務廳副廳長倪海清先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一級巡視員范信芳先生,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先生,宿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仲小兵先生。
下面,首先請沈主任介紹有關情況。
沈劍榮: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江蘇發展改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經濟體量大,向前發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動力。江蘇要先行先試、內外兼修,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除障礙、增動能?!笨倳浀闹匾v話,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深刻闡明了江蘇向前發展的動力來源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路徑。我們牢記囑托,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堅定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以高質量發展扎實穩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
今年以來,我們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更大力度推進高水平開放,推動全省經濟頂壓前行、高開穩走,較好完成“雙過半”的目標任務。今年上半年我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萬億元,同比增長5.7%,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經濟增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實現外貿進出口2.81萬億元,同比增長5.2%,規模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出口增長9.4%,超出預期;實際使用外資115.4億美元,規模繼續保持全國之首。
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江蘇推進改革開放的主要進展。
一是主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全省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門聯席會議機制,以清單化、項目化推進。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組織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加強產業統籌布局和產能監測預警,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推動市場基礎設施高效聯通,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全社會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低于全國1.2個百分點,南京陸港型、南通港口型物流樞紐入選2025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新進展,出臺實施《江蘇省數據條例》,構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制度體系,獲批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組建省數據集團,成立省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統籌建立全省一體化的數據交易運行體系。同時,深化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價格改革,推出取消省內101座船閘收費、免收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費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
二是統籌抓好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堅定不移服務做強國內大循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更大力度推進“兩重”建設,2025年國債項目拉動投資超過5300億元,500個省重大項目已經完成投資4232億元。大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積極爭取設備更新領域國債支持項目,帶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設備更新投資約640億元,助推今年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增長3.4%。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領域消費品銷售額超1700億元。多措并舉擴大消費,出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若干措施,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萬億元,同比增長5%。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積極推進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深入開展21個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探索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我們充分發揮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引導和撬動作用,設立共三批41只、規模1069億元的產業專項基金設立運行,以耐心資本助力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三是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今年開展新一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出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5版),我省連續五年位列“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全省經營主體總數達1461萬戶。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累計辦理1650萬件,15個案例入選全國典型經驗做法。多層次、立體式打造社會信用制度體系,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主體保持“清零”,近兩年連續在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果觀摩活動中名列第一。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完善國資監管體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健全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加快推進《江蘇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立法進程,同時我們還和有關銀行推出“民營信用貸”,上半年全省民營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
四是扎實推進城鄉融合區域聯動,切實提升發展整體性協調性。突出以人為本,提高城鎮化質量水平,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實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深化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探索,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進一步收窄,上半年我省城鄉居民收入比是1.9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44。落實重大民生政策統籌協調機制,今年優化整合推出12類45件民生實事,上半年實施進度達62%。與此同時,我們持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省內“1+3”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推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強化揚子江城市群區域牽引帶動作用。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4年江蘇海洋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海工裝備占全國比重超過1/4。
五是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空間。今年我們深入實施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制造業外資、高技術產業外資占全省比重都超過1/3,世界500強上榜企業中已有超過400家投資江蘇。高質量推動“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一批重點項目落戶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一期先導區正式啟用,江蘇中亞中心升級為國家級貿易暢通合作平臺,連云港—徐州成功入選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蘇州入選班列節點城市。上半年江蘇中歐(亞)班列開行1217列,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39萬億元,同比增長9.5%,占比提升至49.5%。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出臺自貿試驗區第二批高水平制度型開放“50條”,南京市、蘇州市獲批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積極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持續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努力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我先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胡連生:
剛才沈劍榮主任從主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統籌抓好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扎實推進城鄉融合區域聯動和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五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我省推進改革開放的主要進展。謝謝沈主任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舉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電總臺記者:請問江蘇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特別是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投資方面有哪些做法和舉措?
沈劍榮:
謝謝主持人!謝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的提問。江蘇是民營經濟大省,2024年全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達到1400萬戶,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4%。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通過優環境、促投資、強保障等舉措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我想就記者提問主要回答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去年3月,按照黨中央部署,省委省政府在發改委設立了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統籌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我們聚焦民營企業所需,制定實施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二十條等政策措施,努力使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發展的信心更強、干勁更足。同時我們建立了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和民營企業訴求閉環管理機制,圍繞穩外貿、“十五五”規劃編制、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等召開了一系列座談會,多方聽取意見建議,收集轉辦相關訴求,可以說江蘇民營企業解決問題的“渠道”更加順暢,并形成閉環,有訴必有回應。同時,我們加強《民營經濟促進法》宣傳貫徹,加快《江蘇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立法進程,這項工作列入了今年我們省人大的立法工作,從保護公平競爭、強化平等對待、加大要素保障等方面優化制度設計,特別是結合江蘇民營經濟發展的特點,把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一些問題納入立法議程,從立法的角度來進行解決,讓廣大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第二個方面是進一步拓寬投資領域。我們落實“非禁即入”要求,鼓勵民間資本更多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今年1-7月,水電氣熱生產供應業領域民間投資在去年同期增長84.9%的高基數上,增速仍達到36.8%。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風電、儲能等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的開發,明確我省今后開發的近海海上風電項目,民營資本份額不少于10%,這個也是在項目競爭的前期作為一個條件。我們還建立了常態化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機制,依托江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今年以來已推介項目370多個,總投資超過2400億元,為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提供投資機會。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入圍第四批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項目清單的民營企業占比超過70%。
第三個方面是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去年開始,我委每年設立200個省民間投資重點產業項目,加大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如實行項目用地計劃“免申即享、直接核銷”,林地審核權限從省級下放,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標儲備庫,統籌全省指標向民間投資重大項目傾斜,可以說做到應保盡保。組成省市縣三級的項目協調機制,對項目實行“全周期”“全方位”服務,直達項目現場協調推進困難問題。截至7月底,今年入庫的200個省民間重點投資項目已完成投資428億元,完成率62.3%,超序時進度4個百分點。另外,我們積極推動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這項工作是加強我們近1000萬的小微企業的資金要素保障,從省市縣三級形成的協調機制,到目前累計走訪400余萬戶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超過2萬億元。
我想也趁這個機會,通過媒體朋友,告訴我們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有什么需求,還可以通過12345熱線、蘇服辦上面的“一企來辦”綜合服務平臺進行反映和說明,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以一并提出,我們有一個專門的機制,每一個問題都會都會得到具體的解決。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中新社記者:今年以來,美國推行所謂的“對等關稅”,加劇了外部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江蘇作為開放大省,在打好應對工作主動仗,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有什么成效,下一步圍繞總書記強調的“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有什么舉措?謝謝!
倪海清:
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江蘇先行先試、內外兼修,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除障礙、增動能,為我們應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明確了方向。我們體會就是要求江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年以來,我們堅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穩中向好,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有力支撐。一是以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助力全省“勇挑大梁”。1-7月,全省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貢獻了超過18%的全國外貿增量;全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比重提升至近五成,電動汽車、船舶等優勢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24.8%、32.1%。實際使用外資124.1億美元、居全國首位,占全國比重達19%,利潤再投資規模連續6年全國第一。二是以制度型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創新。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功能,先后制定實施兩批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政策舉措,累計形成45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國務院前兩天已批復我省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蘇州獲批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南京試點5項經驗在全國推廣。三是以打造開放高端平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省9家國家級經開區位列全國考核評價前30位、數量全國第一,蘇州工業園區實現“九連冠”。柬埔寨西港特區入駐企業超200家,2次獲得總書記肯定。江蘇中亞中心獲批升級為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臺。今年我們在全國率先搭建“外貿優品中華行江蘇站”活動平臺,目前已舉辦轉內銷活動約50場次、幫助2200余家外貿企業內外聯動發展。
下一步,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十五五”謀劃,立足商務職能,我們考慮將從三個方面更大力度拓展國際合作空間:一是更大力度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拓展更加多元的市場合作。把支持企業開拓東盟、中亞、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作為重中之重,將相應展會比例提高到六成以上,加強信保等資源傾斜;推動跨境電商加快發展,做大做優市采通平臺;建設好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臺等貿易樞紐。二是更大力度深化雙向投資,拓展更具韌性的產業合作。發布重點產業招商圖譜,加強專精特新企業招引,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等領域,積極拓展外資利潤再投資、股權投資等增長點;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境產業鏈合作,暢通產業循環,增強產供鏈韌性。三是更大力度推進系統集成創新,拓展更高層次的制度合作。加強重點領域規則對接,抓好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18條政策、服務業擴大開放南京和蘇州試點、中新數字貿易合作試點落地,推動早出多出標志性、引領性成果。聯合相關部門便利數據跨境流動,深化知識產權、涉外法律服務等全鏈條集成創新,推進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拓展金融等領域開放。通過三個方面的努力,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我就報告這么多,謝謝!
江蘇衛視記者:請問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在聯動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如何謀劃?
范信芳: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江蘇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的關心。
圍繞“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全省在住房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功能品質等方面持續發力,全面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落地落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住房保障,群眾安居水平不斷提升
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將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疇,同時加大農業轉移人口經濟可承受的小戶型租賃房源供給,“十四五”期間通過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累計保障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46.01萬。
大力推進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切實改善居住環境。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省投入改造資金701億元,開工改造老舊小區6470個,惠及居民197萬戶,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任務。
穩步推動全省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截至目前,省內13個設區市已實現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政策“全覆蓋”,繳存人數達到36萬人,繳存額達到87億元,發放貸款139億元。
二是優化基礎設施建設,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高
全域推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初步構建起覆蓋全省城市基礎設施的‘一張圖’管理系統,匯集燃氣、供排水、熱力、電力、通信等地下管線,城市橋梁、道路、隧道及綜合管廊運行信息;累計完成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6970多公里、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約1.4萬公里、排水管網改造7300多公里;建成地下綜合管廊131條。無錫、揚州、宿遷、昆山成功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
推進城鄉統籌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已實現了全省范圍鄉鎮全覆蓋;全省城市、縣城和鄉鎮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包括縣城)燃氣普及率達到了100%,鄉鎮天然氣通達率近96%;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三是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在省級統籌部署推動下,各地積極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圍繞政策體系、協同機制、技術標準及項目實踐等方面出實招,13個設區市共落地配套政策27項,南京、蘇州入選全國首批國家試點城市,無錫火車站及周邊街區統籌實施更新改造項目入選國家級試點。
同時將歷史文化保護納入城市更新行動的總盤子,通過精心修繕與適度開發,成功打造了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無錫藍園系列、蘇州十全街、揚州仁豐里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目前,我省保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個、中國歷史文化街區5個,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要求,圍繞“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城市建設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回應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探索具有江蘇特色的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現代快報記者:
作為開放大市,蘇州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請問,近年來蘇州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方面,采取了哪些重點舉措?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顧海東: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蘇州改革發展的關心和關注!
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對蘇州工作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服務全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堅持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空間,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萬億元、增長5.7%,增速在全國GDP前十強城市中名列前茅。
一是全力以赴穩住外貿大盤。蘇州是全國外貿大市。今年年初,我們把“穩外貿”作為“三穩”工作之首,組建“穩外貿”專班集中辦公,出臺穩外貿穩就業、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等政策舉措。深入開展“全球行”“百團千企出?!毙袆?,千方百計爭訂單、拓市場。不斷優化跨境電商多元產業生態,落地全國首個亞馬遜全球開店跨境服務空間(AMO),建設線上線下“蘇州制造”對接全球市場新平臺,推動跨境電商跨越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進出口12959億元、增長5.7%,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8、0.5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233.8億元,增長185.3%。
二是堅定不移擴大制度型開放。持續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形成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離岸貿易印花稅優惠政策等一批先行先試成果,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九連冠”。獲批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外商獨資醫院試點穩步推進。健全外企利潤再投資“四個一”工作機制,拓展QFLP、境外國家主權基金等引資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利用外資45.8億美元,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6.4、12.6個百分點。
三是持之以恒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實施科技創新“八大工程”,出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專項政策。全力服務保障蘇州實驗室建設,去籌轉建任務全面完成。縱深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建有率達到85.2%。加快建設標桿孵化器,其中國家級孵化器76家、位居全國第一。
四是一以貫之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在全國率先推出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轉貸“四貸聯動”機制,切實解決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從去年10月15日至今年8月25日,累計發放貸款8906.1億元,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國家有關部委通報推介。全面支持企業上市,今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11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6家、位居全國第一,境內A股申報企業22家。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額突破9萬億元,占全國的70%。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低效用地再開發等試點,持續推動數據得地、工業上樓,今年上半年,新開工“工業上樓”項目121個,建設面積801萬平方米。1-7月,全市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簽約1338個、新開工1088個、新投產投用796個,實現每月“三過百”;完成工業投資1338.9億元、增長12.5%,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我就簡要介紹這些,謝謝。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賦予宿遷“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重大任務,并出臺了相關政策予以支持。請問宿遷市在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推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仲小兵:
感謝媒體朋友對宿遷工作的關心和關注!
近年來,宿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把開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圍繞“一個目標體系、七項系統集成、九大改革舉措”的“179”總體框架,實施工業引領、服務業突破、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等“十大工程”,縱深推進“四化”同步集成改革。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我們注重總體謀劃、系統部署、整體推進,強化改革方案集成、政策集成、項目集成、試點集成“四項集成”,推動改革由“集中”向“集成”轉變,充分釋放集成改革的綜合效應、疊加效應、乘數效應;堅持以重點突破帶動面上整體躍升,構建完善“圍繞一個專項領域、找準N個切入點、協同制定一攬子改革項目”任務體系,有力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創新督、考、評、述、巡“五位一體”推進法,構建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強推進的工作機制,有效打通改革落實最后“一公里”,“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成效也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持續擴大和彰顯。
一是打通了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聚焦工業經濟引領不強、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資源要素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實施千億級產業攻堅、新質生產力培育等行動計劃,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行動”,加快規模企業、科創企業、上市企業三大梯隊建設,近年來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開票銷售收入連跨三個千億臺階,位居國家先進制造業百強榜75名。圍繞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構建全生命周期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強化創新型企業培育,2019年以來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家,位居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61位。深化土地、技術、能源、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制造業貸款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建強了一批開放融合發展的支點。大力推進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力打造“南通北聯”的高鐵網、“內暢外聯”的公路網、“干支銜接”的水運網,區位不足、交通不暢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健全港航產城融合發展機制,積極推動臨港產業園建設,構建“443”臨港產業體系,保稅物流中心(B型)實現封關運營,“前港、中倉、后園”發展格局加速形成。深入實施“電商名城”建設三年行動,加快建設中國(宿遷)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全市電商交易額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拓展蘇宿南北掛鉤合作機制,開發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破解了一批民生保障方面的難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從就業、公共服務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新建、改擴建學校107所、新增學位18.51萬個,有效解決群眾入學難問題。實施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年行動,成功爭取、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市縣鄉村四級公立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探索建立“老幼共融”服務新機制,完善扶老、救孤等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強化“一老一小”托底保障。建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從源頭上預防脫貧人口重新返貧,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保持100%。
四是推出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改革試點。堅持把試點作為改革的重要任務和方法,通過試點探索改革的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有效發揮了試點對全局改革的示范帶動作用。開展國家再生水利用試點,構建“1”套跨區域配置體系,“4”大領域廣泛應用體系和“N”家用戶便利取用體系,有效化解再生水“產—供—需”矛盾。編制《共建園區建設指南》,填補了全國共建園區建設領域空白。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新增國省級改革試點359項,303項改革經驗獲省級以上肯定推廣,其中37項獲國家部委推廣,“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獲評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形成了一批叫得響、成色足、顯示度高的改革成果。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胡連生:
謝謝五位發布人的發布,謝謝媒體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再見。